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功能及预后的评估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应变及预后。方法:入选AMI患者143例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心肌梗死部位不同分为前壁心肌梗死组和下壁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圆周应变值,并分析左室整体圆周应变(GCS)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心梗患者梗死节段圆周应变峰值均较另一组患者相应节段减小,且前壁心梗组GCS较下壁心梗组减小,p<0.05;前壁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患者GCS均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住院期间GCS≤-12%组的死亡率低于GCS>-12%组,p<0.05。结论:圆周应变值能准确定位梗死节段,左室整体圆周应变值能准确反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MI患者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心肌应变 收缩功能 临床预后
张金艳 周长钰 郑成环 富华颖 张会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30021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24-129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