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脑钠肽、内皮素1水平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内皮素1(ET-1)水平差异及其在房颤发生、维持及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方法:入选114例心功能I-Ⅱ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50%的心房颤动患者,其中慢性房颤52例、阵发性房颤62例,同时选择性别、年龄、病情等与之相匹配的窦性心律患者48例,测定血清hs-CRP、BNP、ET-1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心房颤动患者血清hs-CRP、BNP、ET-1浓度均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慢性房颤组hs-CRP、BN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P<0.05),慢性房颤组ET-1浓度较阵发性房颤组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房颤患者血清hs-CRP、BNP、ET-1浓度升高,且慢性房颤患者升高明显,hs-CRP、BNP、ET-1可能对房颤的发生、维持、血栓栓塞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可能减少房颤的发生、有益于窦性心律维持、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风险。

心房颤动 高敏C反应蛋白 脑钠肽 内皮素1 危险性评价

徐颖 李广平 周丽娟 倪燕平 上官文锋 闫贤良 张煜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 30002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七届河海之滨心脏病学会议

天津

中文

250-254

2011-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