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规律的初探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特点及分布规律,为中医辨证施治规范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系统规范化采集13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中医四诊、人口学、实验室等资料,加用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制的脉象数字化分析仪和舌像计算机识别系统收集脉象和舌像。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专家经验结合方法,初步总结出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型的特点及分布规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倦怠乏力、胁痛、烦躁易怒、腹胀、口干、口苦、溲黄;而舌象多表现为红舌、腻苔,脉象多见弦脉。共得到慢型乙型肝炎中医证型5个证型,可依次分为:湿热中阻型、肝郁脾虚型、肝肾不足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5类。5个证型按病例数排名从高到低依次为:湿热中阻型(447,33.23%)>肝郁脾虚型(359,26.69%))>肝肾不足型(300,22.30%)>脾肾阳虚型(187,13.90%)>气滞血瘀型(52,3.87%)。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按照辨证规范的主症、次症标准分为5种中医证型。
慢性乙型肝炎 中医证型 分布规律 辨证论治
凌琪华 陈建杰 商斌仪 徐文杰 齐艳艳 孙媛 陈晓蓉
上海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200021
国内会议
第11届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年会
扬州
中文
482-489
2011-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