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干扰素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CD45的表达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外周血单核细胞CD45分子及其异构体CD45RA和CD45RO的表达水平,研究其水平变化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使用免疫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仪检测CD45分子、CD45RA、CD45RO的表达水平。结果:(1)CD45的表达,干扰素治疗组使用一周后CD45表达水平(55.91±26.97)%,较健康组(93.64±3.35)‰携带者组(91.36±11.53)%和干扰素治疗组使用前(85.91±13.72)%均明显下降,并与各组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干扰素治疗组使用三月后85.91±11.20)%,比健康组、携带者组略低,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77.45±17.71)%,比健康组和无效组(93.36±23.64)%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2)CD45RA的表达:类似于CD45,干扰数治疗组一周时CD45RA的表达水平(39.67±16.85)%明显下降,与各组间均有差别(P<O.05)。有效组(54.98±15.49)%较无效组(67.59±11.83)%下降(P<0.05)。 (3)CD45RO的表达:干扰素治疗组内和各组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21.83±7.17)%和无效组(22.36±7.21)%间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一周时外周血CD45、CD45RA分子迅速下降,三个月左右已经逐渐上升。无效组的CD45、CD45RA分子明显高于有效组,但是各组间CD45RO变化不明显。结果表明干扰素能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CD45及其CD45异构体的表达水平与比例的变化与干扰素的疗效有关。

慢性乙型肝炎 药物治疗 干扰素 抗病毒作用 外周血单核细胞CD45 基因表达 临床疗效

刘梅 陈明 潘修成 傅涓涓 张言超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病科 江苏徐州 221002

国内会议

第11届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大会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年会

扬州

中文

719-727

2011-04-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