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DNA聚合酶β对苯并”a”芘致细胞遗传毒性及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研究DNA聚合酶β(Polβ)表达水平对苯并”a”芘(BaP)致细胞遗传毒性及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3种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polβ野生型(polβ+/+)、polβ缺陷型(polβ-/-)和polβ高表达型(polβoe)作为模型细胞,分别用克隆形、彗星实验、微核试验、HPRT基因突变实验检测不同浓度BaP(0、1.25、5、20μmol/L)对3种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DNA损伤、染色体损伤和基因组遗传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与polβ+/+细胞相比,在相同BaP浓度为1.25、5、20μmol/L时,polβ-/-细胞相对克隆形成率较低,BaP浓度为5和20μmol/L时,polβoe细胞相对克隆形成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彗星试验显示BaP作用后3种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在相同染毒剂量下polβ-/-细胞损伤较polβ+/+细胞严重,而polβoe细胞损伤较polβ+/+细胞轻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可诱导3种细胞微核率增加,在相同作用剂量下polβ-/-细胞的微核率最高,polβ+/+细胞次之,polβoe细胞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RT基因突变试验中,5和20μmol/L BaP染毒时,无论是polβ-/-细胞还是polβoe细胞,其基因突变频率均明显高于polβ+/+细胞,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P可诱导细胞发生DNA和染色体水平的氧化损伤表现出遗传毒性效应,而polβ可以提高细胞应对氧化损伤的能力,正常表达有助于维持BaP对细胞产生遗传毒性过程中基因组的稳定性。

恶性肿瘤 DNA聚合酶 苯并”a”芘 遗传毒性 遗传不稳定性

杨沫 吴媚 陈晨 刘蜀坤 张遵真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

深圳

中文

181-186

2011-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