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02~2005年上海市两监测点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和相关性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大气污染物S02、N02和PM1o的时空变化规律。方法收集2002~2005年上海市A、B两个环境监测点SO2、NO2和PM10的日均浓度,用SPSS11.5统计分析大气污染物月、季和年的浓度变化规律和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监测点S02和N02的月变化呈现“V”型趋势,1~12月B监测点的PM10浓度均高于A监测点,三种大气污染物均表现为冬季污染严重,夏季轻的特点,2002~2005年A监测点的SO2浓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B监测点则2002年浓度最高,2004年浓度最低,2002年和2003年A监测点SO2浓度低于B监测点,到2004年和2005年又高于B社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监测点NO2浓度最高是在2003年和2004年,最低是在2005年,B监测点NO2浓度最高是在2004年,其次是2005年,A监测点2002年的NO2年均浓度高于B监测点,但2005年的年均浓度又低于B监测点,二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2-2005年,A社区PM10浓度变化不大,B监测点PM10一直呈下降趋势,尤其是从2002年到2003年下降明显,但B监测点2002~2005年的PM10年均浓度均超过了A监测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监测点三种污染物浓度之间有弱相关性,A监测点各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均高于B监测点,尤其是A监测点的NO2和PM10的相关性较高。结论:两个监测点空气质量尚可,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但部分年度仅达到国家三级标准,尤其是NO2和PM10,空气污染的问题不容忽视,三种污染物浓度之间有弱相关性。

空气污染 可吸入颗粒物 相关性分析 环境监测

张莉君 施烨闻 郭雁飞 东春阳 许慧慧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上海 200336

国内会议

2011年全国环境卫生学术年会

深圳

中文

295-301

2011-01-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