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内皮微颗粒水平变化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患儿血浆CD144+/CD41b-, CD62E+,CD105+内皮微颗粒血清学水平的变化,并与川崎病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反应相联系,探讨川崎病各期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方法:将KD患儿按病期配对分成三组:急性期30例、亚急性期28例、恢复期40例,与健康儿童组12例及发热对照组12例对照。并根据不同检测结果将KD患儿分为不同的组。对以上儿童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CD144+/CD41b-, CD62E+,CD105+EMP比例及绝对数水平,并通过高频超声检测胧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分析其与CD144+/CD41b-, CD62E+,CD105+EMP比例及绝对数相关性。结果:患有川崎病的组CD144+/CD41b-, CD62E+,CD105+EMP绝对数水平较对照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KD患儿急性期、亚急性期EMP水平均明显升高,恢复期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提示KD恢复期内皮损伤持续存在,EMP水平的监测可用于KD长期预后评估。EMP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的舒张功能(FMD)相关,提示内皮微颗粒能反应内皮损伤和(或)内皮功能障碍,是川崎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
川崎病 内皮微粒水平 舒张功能 儿童患者
丁粤粤 吕海涛 徐秋琴 沈勤 孙凌 严文华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15003
国内会议
广州
中文
152-153
2012-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