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河南省2008年-2011年手足口病病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2008年-2011年河南省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型别及分布特征,为进一步完善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通RT-PCR、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河南省临床诊断手足口病病例标本进行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l6)和其他肠道病毒(EV)核酸检测,并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扩增EV71分离毒株VP1区基因和序列测定,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序列分析,构建序列遗传进化树;描述手足口病病原的构成比、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结果:实验室诊断病例17876例,EV71、CA16和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构成比分别为62.70%、12.03%、25.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性别比为1.9:1,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的高危人群,其中1~3岁儿童病例最多,占诊断病例的86.04%,重症和死亡例病以EV71感染为主;EV71毒株VP1基因遗传进化分析,属于C基因型的C4亚型。结论:河南省手足口病主要病原是EV71和CA16,病原体构成比没有发生较大变化;EV71病毒为优势流行株,基因型没有发生改变,感染易导致重症和死亡病例。

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16型 病原检测

黄学勇 康锴 许玉玲 卫海燕 李幸乐 马宏 尤爱国 陈豪敏 许汴利

450016 郑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国内会议

第三届传染病防控基础研究与应用技术论坛

黄山

中文

237-247

2012-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