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热液蚀变研究
本文对安徽庐江沙溪斑岩型铜金矿床的蚀变分带特征和蚀变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总结研究:(1)本矿区的蚀变分带和我国大部分斑岩型铜矿具有相似的蚀变分带特征外,同时具有多期次蚀变叠加分布的现象,故没有出现典型的斑岩铜矿蚀变分带模式,绿泥石、绿帘石、硬石膏等矿物在各蚀变分带中的出现就是佐证。(2)仅铜泉山矿段局部存在泥化蚀变带。(3)石英绢云母化蚀变相对较弱,分布范围广,次生石英含量不均匀,总体较低。(4)具有跨带的特点,特别是青磐岩化带可叠加在钾质蚀变带上。(5)铜矿(化)体主要集中在钾质蚀变带的中上部,特别是铜泉山矿段及龙头山矿段,伴生金含量偏高,金与铜有一定的正相关,在铜含量基本相同或相近的不同矿石类型中,金在含铜砂页岩(含铜角岩)中富集程度要高。
金属矿床 分布规律 蚀变岩石 地球化学
杨晓勇 池月余 张千明 余良范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安徽合肥 230026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安徽合肥 230011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合肥 230001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895-896
2011-12-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