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民族文化的公共化:透视民族关系的新视角--以吉林省前郭县蒙古族文化发展为例

  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否获得了制度和政策支持?民族地区各级政府是否积极主动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动力是否来自于全社会?少数民族群众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否具有足够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是否获得了宽松愉悦的工作环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队伍是否足够壮大?少数民族文化能否成为民族地区各民族群众共享的大众文化?各兄弟民族是否积极参与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等等,是衡量民族文化是否成为公共文化的重要指标,也是透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的新视角。<br>  本文以前郭县近十年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的经验为典型案例,就我国新时期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的主客观条件、民族文化如何走向公共化、民族文化的公益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民族文化 公共化 文化保护 民族关系 政策支持

包胜利

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

国内会议

第二届双边蒙古民俗民间文化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39

2011-1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