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试论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比较优势和劣势

  面对国家层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申报立项之竞争日趋激烈的基本态势,努力探索申报立项规律,不断提高立项率,是摆在广大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界面前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从总体上看,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全国性、基础性、全局性研究层面,客观上受到严重制约,广大西部地区在竞争国家级项目中自然处于不得不承认的劣势和弱势地位。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视野、思维范围、把握问题的高度等方面“天然”缺少“发达的优势”之同时,西部地区又具有“落后的优势”。把握得当,西部地区完全有变落后为先进、化腐朽为神奇的明亮前景。西部经济社会落后,主要在于经济上的欠发达问题、贫困问题、生态问题、民族问题、“三农”问题,社会稳定等方面,但是同时,这正是西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比较优势所在。仅以民族问题和宗教学为例,从1993年到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统计分析来看,西部地区在该两大学科中占绝对优势。西部欠发达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的提高,应当探询和确立具有西部地方特色之路,面向实际和注重应用,在此基础上抽象升华出普遍性、全国性、世界性的理论、思想和方法。认真分析思考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比较优势和劣势,从总体上找准自己的研究定位,发挥比较优势,就能大大提高科研竞争力。西部地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以区域性,应用性为主,并不意味着与全国性、理论性研究和项目申报绝缘。相反,地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西部区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发展方向,应当是在地方或西部区域研究的基础上向全国性研究、理论性研究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 科研管理 竞争力评价 西部地区

周松柏 胡晓登

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贵阳 550025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 贵阳 550002

国内会议

2011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论坛

苏州

中文

137-151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