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之弊端与改进方略
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体系存在着行政干预、人情关系、数量竞赛,形式泛滥、成果失信等弊端,尤其是许多单位和个人以课题数、引文数、文摘数、获奖数为评价指标,在“专家的秒杀(课题申报书只用几秒钟看一下题目就予以否决)、虚名的聚沙成塔和连锁效应(发表了重点核心期刊文章,便得了奖,顺利地拿到课题,成了名师和带头人,甚至成为社会名流),捧出来的名气(请人吹嘘自己的成果)、专家提携出来的名气(因为熟悉某个权威专家,所以也挤进了学术核心圈)”的乱境中丧失准则,以至于在学位授予,职称评定、学科申报、学位点授予、研究基地申报等方面蝇营狗苟、逢迎谄媚。有鉴于此,当前的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标准、评价制度等方面亟须改进,尤其应严肃匿名审核制,弱化核心期刊(或引文索引期刊)衡量度,不以量化为标杆,不以权威人物之恩准为炫耀,建设一支懂行的管理队伍,建立动态的专家评价体系,培植一批高信誉度的非官方评价机构,从而营造“兼有宽度与深度,容忍卓见与异见,去掉套话说真话,打通各科探本源”的良好研究态势,为哲学社会科学之繁荣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
哲学社会科学 学术评价 科研管理 体制改革
万志全
赣南师范学院文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国内会议
苏州
中文
350-36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