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不同林龄胡桃楸人工林地胡桃醌含量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关系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土壤微生物在影响化感物质生物活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分别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磷脂脂肪酸方法分析检测夏季和秋季3个林龄(15a、25a、50a)的胡桃楸(Juglans Mandshrica Maxim.)人工纯林0.10cm根际与非根际土内胡桃醌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并探讨了二者关系。结果显示(1)同一林地内,根际土中胡桃醌含量显著高于临近非根际土含量;在胡桃醌含量相对较低的夏季,其含量在不同林龄根际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顺序为25al>50a>15a),但非根际土间没有明显差异;而在胡桃醌含量相对较高的秋季,根际土与非根际土间含量均差异显著(p<0.05,25a>50a>15a);(2)根际土磷脂脂肪酸总生物量大于非根际土的;细菌在整个群落中比例较大(45%左右);夏季,根际土革兰氏阳性茵和放线菌的比例均低于非根际土的,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情况则相反;秋季,根际土革兰氏阳性菌比例高于非根际土的(15a样地除外),根际放线菌比例低于非根际土的,根际土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的比例均高于非根际土的;(3)胡桃醌含量较低(0.05~0.46μg/dw)时,与磷脂脂肪酸总量相关性很小(r2=0.05,p=0.05),胡桃醌含量较高(0.56~39μg/g dw)时二者显著负相关(r2=0.90,p=0.05),胡桃醌含量与革兰氏阳性菌显著负相关(r2=0.688,p=0.05),然而与革兰氏阴性菌显著正相关(r2=0.697,p=0.05)。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土壤微生物可以有效降低胡桃楸根际区域中高浓度的胡桃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发挥着主要作用。并且不同生长季节胡桃楸根系分泌能力有所差异。细菌在整个微生物群落中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真菌则更多地分布在根际区域,而放线菌更多地分布在非根际区域。该研究将有助于了解胡桃楸自毒物质在林地中分布及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胡桃楸 胡桃醌含量 磷脂脂肪 微生物群落结构

孙跃志 王政权 杨立学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国内会议

中国第五届植物化感作用学术研讨会

天津

中文

39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