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经络辨证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临床总结

  目的:深入细致探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病因,寻找简单、经济、有效的方法,客观量化比较影响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方法:参考文献,通过对326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是否有身体过劳、用脑过度、睡眠不足,体质虚弱、外感风寒病史,以及是否是肝阳上亢、肝胆湿热证来确定病住、病因进行经络辨证针刺取穴,并施以与辨证相符的正确补治手法,并运用House-Brackmann面部神经功能分级测量治疗结果,分析比较年龄、病程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3268例中痊愈达到2180例,占66.7%,合计总有效率达到98%;7天以内和半年以上病程的痊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统计治疗10天内痊愈例数,病程7天以内者共有1348例,其它病程组则无。年龄与疗效比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两组痊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正确认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位和病因是确保针刺效果的关键,病程越长疗效越差,年龄越大疗效也越差。

用围性面神经麻痹 中医辨证 针刺治疗 预后因素

朵雄 任培荣

民乐县中医院 734500

国内会议

甘肃省中医药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甘肃省针灸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兰州

中文

158-161

2006-06-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