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弓形虫感染与正常大鼠海马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比较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与正常大鼠海马蛋白质组双向电泳图谱的差异,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在弓形虫感染大鼠神经系统损伤机制研究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建立慢性弓形虫感染的大鼠模型,分离大鼠海马组织并提取海马蛋白质样品后,用双向凝胶电泳对其分离,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产生大鼠海马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比较其差异蛋白。并对差异蛋白斑点从凝胶上切割分离蛋白,经胰蛋白酶胶内酶解。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酶解后的肽段进行分析。根据肽段质谱数据,经数据库(NCBI)检索。对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结果:得到了分辨率较高、重复性较好的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与正常对照大鼠海马组织双向电泳图谱,斑点数分别检出311±19和327±13个蛋白点,对2张电泳图进行匹配后发现有5个蛋白斑点在慢性弓形虫感染大鼠海马蛋白双向电泳图谱中消失,11个蛋白斑点在2组大鼠海马组织中含量发生了3倍以上的变化,其中弓形虫感染组上调4个,下调7个。质谱分析和数据库检索了16个差异表达蛋白,鉴定了9个蛋白质。分别是肌酸激酶、磷酸激酶1、ATP合酶、烯醇化酶、线粒体顺乌头酸酶、谷氨酰合成酶和肌动蛋白等,差异蛋白的功能涉及能量代谢和信号传递等过程。结论:初步建立了弓形虫慢性感染动物模型比较蛋白质组学的技术方法;蛋白差异点的发现为揭示弓形虫感染感染致海马损伤的机制以及研究弓形虫慢性感染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弓形虫 蛋白质组学 双向电泳图谱 动物模型
周永华 范红结 许永良 朱虎平 黄玉政 陶永辉 高琪
214064 无锡,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0-212
2012-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