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脾胃病学科“十一五”发展现状与及“十二五”规划思考
“十一五”期间,脾胃病学科基础理论得到了不断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消化疾病的治疗,提高了临床疗效,同时,脾胃病诊疗规范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虽然“十一五”期间己经制定了部分脾胃病的共识意见和临床路径,但是由于中医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方面起步相对较晚,故而涉及的病种范围较窄,且在临床上尚在推广应用阶段。中医消化病学在临床与基础科研中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仍存在科研中创新性不足,中医药理论指导性不强,科研课题之间衔接不紧密,科研成果与临床实践脱节等问题。“十二五”期间脾胃病学科应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突出中医脾胃病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中医与中药相结合、传统方法与现代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中医脾胃病学科继承与创新发展体系,提高中医脾胃学学术水平及医疗保健服务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对具体发展规划进行分析总结。
中医基础理论 脾胃病学科 战略规划 机制创新
张声生 周滔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1-5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