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思路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由于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紊乱,或幽门括约肌关闭功能不全,致使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胃酸、胃蛋白酶、胆盐、胰酶等)反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并可并发食管出血、狭窄及Barrett食管。其临床表现为烧心、胸骨疼痛、反酸、反食;若反流至呼吸道可引起咳嗽;若反流至咽部或耳道可引起咽喉炎、中耳炎等症状。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GERD检出率增多。近年来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有升高的趋势。我国尚无胃食管反流性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北京协和医院曾对3000名接受胃镜检查者进行统计,反流性食管炎占5.8%,西方国家报道人群中约10%~20%的人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检查见胃内容物反流现象或见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性改变;24小时PH值监测提示有病理性反流或酸灌注试验阳牲或酸反流试验阳牲,即可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西药常用抑酸剂(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H2受体阻滞剂雷尼替丁)、抗酸剂(如硫糖铝片)、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治疗,但疗效不尽人意。中医治疗GERD具有优势。胃食管反流病预后一般良好,反流性食管炎一般多能治愈,但容易反复发作,反流性食管炎重症,若失抬或治疗不当,或年老体弱、病程长,可引起食管溃疡,或疤痕挛缩而引起食管狄窄、梗阻,影响进食,甚致慢性出血,可引起营养不良及贫血。Barrett食管反复发作,可致食管癌变。所以要高度重视胃食管反流病的预防和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 临床诊断 药物治疗 中西医结合
李乾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46-4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