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GSTP1基因多态关联的初步研究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由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多种因素都可增加本病的患病风险,因此GERD在全球的患病率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受到了消化病领域的共同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证据提示我们遗传因素对GERD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从遗传学基本原理来看,个体患病的风险不同可以理解为由于DNA序列变异造成的“遗传素质”的差异使然。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称为遗传多态性(genetiic polymorphism)或基因多态性,谷胱甘肽转硫酶P1(GSTP1)基因变异被认为可能是反流性食管炎(RE)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中医学倡导疾病“因人、因地、因时”的个体化辨证治疗模式符合基因多态性的特点,对中医证型与基因多态间的相关性研究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在国内形成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统一标准的背景下,对已采集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物样本进行分析,从遗传易感性角度,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型与谷肤甘肚转硫酶P1基因多态间是否存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GSTP1突变型基因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在健康人群中的分布,这与其他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因此推测GSTPI基因多态是胃食管反流病的易感因素。突变型基因型在Barrett食管中的分布比例明显高于其在RE及NERD的分布,这也验证了一些推测,GSTPI多态改变是食管腺癌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是Banett食管发展成食管癌的基因基础,而GSTP1基因多态在反流性食管炎各级中的分布并无差异性。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证型 基因多态性 关联分析
李黎 朱生樑 张辉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所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51-54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