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左金丸及其拆方治疗萎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疗效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疑难病之一,与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1978年WHO将其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Precancerous conditions),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ingu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alsia,Dys)是胃癌前期病变一般认为胃癌的演变规律为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可见CAG到胃癌的发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渐变的过程,并不是一跃而成,因此研究治疗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也受到高度重视,但目前仍缺乏理想的干预手段。虽有研究表明,对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的萎缩性胃炎患者根除HP有利于减少胃癌发生,可使胃体部萎缩进展缓慢,但对胃窦部萎缩的作用仍有争议,而对HP阴性者尚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因此对于伴或不伴Hp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都急需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替普瑞酮是一种胃黏膜保护剂,被广泛运用于治疗胃溃疡以及急慢性胃炎。本研究是在继承名老中医董建华运用左金丸(黄连:吴茱萸=2 : 1)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基础上,复制大鼠CAG病变模型,以替普瑞酮为阳性对照药,通过研究左金丸及其拆方对姜缩性胃炎模型大鼠的治疗观察,明确左金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中医药治疗 疗效评价 机理分析

李晓红 史瑞 刘礼剑 李健 蔡大勇 李军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消化内科 北京 100078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组织与胚胎学教研室 北京 100029 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海口

中文

171-17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