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茵陈蒿汤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BSEP表达的影响

  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结构与功能异常,导致胆汁的生成和/或流动障碍,使原经胆汁分泌的物质积存于肝脏和血液内,引起以黄疸、皮肤瘙痒,伴血清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移酶、总胆汁酸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各种病因所致的胆汁淤积,最终都会导致肝胆细胞膜以及胞内负责胆汁形成和分泌的一系列转运体蛋白的表达和功能改变。近年来,对肝细胞及胆管内皮细胞上主要转运子基因的研究表明,肝细胞和胆小管细胞膜上胆盐输出泵BSEP是调控胆汁分泌和排泄的重要分子通路。BSEP是肝脏特异性的转运体蛋白,主要介导一价胆汁酸盐的分泌。在胆汁形成和肝脏功能的正常运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胆汁盐肝肠循环的主要驱动力。并且,依赖胆汁盐型胆汁流也需要BSEP的参与。BSEP基因自发突变和敲除模型有力证明了其输出泵的功能。其调控的异常直接导致了肝内的胆汁淤积。因此针对胆盐输出泵的调节,使其功能恢复正常,是治疗胆汁淤积的必须途径。中医药独特的疗效对本病的治疗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但已有的研究存在一些共同不足,实验研究相对较少,选用指标单调,不能结合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不足以阐述黄疸治疗方药的作用机制。因此本实验研究模拟病证相结合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动物模型,研究茵陈篙汤对胆盐输出泵的影响,为治疗肝内胆汁淤积症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从分子水平进一步探讨茵陈篙汤的作用机理及靶点。

肝内胆汁淤积 中医药治疗 基因表达 机理分析

张达坤 余世峰 邝卫红 朱慧婷

海南省中医院脾胃肝胆科 海南 海口 570203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海口

中文

329-33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