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53例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为消化道常见的功能性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为腹部不适和(或)疼痛及慢性间隙性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的改变,有时伴随机体其他各个系统变化多样的一系列症状。根据临床表现肠易激综合征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和不确定型4个亚型,其中又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 predominant,IBS-D)最为常见。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西医多采用改善胃肠道动力药、钙通道拮抗剂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类药物对症支持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本病是公认的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其辩证施治个体化治疗方案取得的良好临床疗效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前期对文献报道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辨证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涉及肝郁、脾虚的病例数约占94.2%.针对此病机特点,在抑肝扶脾立论的基础上随证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通过研究,初步显示了抑肝扶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优势,但是对于其作用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张声生 许文君 汪正芳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北京 100010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373-37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