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痛泻要方加味辨证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04例临床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随大便性状和频率改变为特征的缺少形态学或生化学异常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混合型(IBS-M)和未定型(IBS-U)。IBS在全球人群患病率较高,各地发病率在10~20%之间,且有逐年上升趋势,对生活质量影响大、医疗费用高。张声生等人报道我国的IBS患病率约占人群的15%,并对近15年来文献报道的5885例IBS-D患者中医证候的回顾性研究以360例IBS-D患者中医证候的分析亦表明肝郁脾虚证占IBS证型的400左右。但目前尚无一种药物对其有确切疗效,一些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表明中医药治疗IBS-D具有特色和优势,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本文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用痛泻要方加味辨证治疗IBS-D的肝郁脾虚证及兼见肾阳虚证和湿阻证,与西药匹维溴胺(得舒特)治疗IBS-D对照进行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 机理分析 临床观察 疗效评价

牛兴东 苏和 郭增元

内蒙古中蒙医医院 呼和浩特市 010020

国内会议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海口

中文

383-385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