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肠化湿方及地榆对溃疡性结肠炎NF-κB通路及紧密连接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o colitis,UC)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于中医“泄泻”、“痢疾”、“肠癖”等范畴。近年来,随着对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在肠道炎症中的枢纽作用及黏膜屏障机制的阐明,抑制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核因子莉(NF-κB)通路的关键分子,阻断UC的炎症反应,进而恢复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的表达,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中医学认为,UC活动期以湿热蕴结为主要病机,以清热化湿、敛疮生肌为治疗原则,对刘完素治痢名方芍药汤进行化裁,拟制清肠化湿方,用于轻中度UC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实验通过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 ,LPS )刺激HT-29人类结肠癌细胞株的体外实验,和TNBS诱导大鼠UC模型的体内实验,观察清肠化湿方及单味中药地榆对HT-29细胞炎症状态下巨噬细胞迁移,NF-κB, TLR4蛋白的活化、表达,以及肠猫膜组织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 claudin-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溃疡性结肠炎 蛋白活性 中医药治疗 抗病机制
刘智群 沈洪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 南京 210029
国内会议
海口
中文
445-45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