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理论在针灸临床中的应用
五运六气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空规律。它借助阴阳合历的天干、地支为推演工具,建构了以年、日、甲子60年为基本单元,以主客加临为理论特色的五运六气格局系统。“主”突出稳定性、主体性,“客”突出变化性,客体性,而主客之分具有相对性,天人变化可依据五行相生或太少阴阳相递的次第,在十二经络及原穴、五榆穴的气血流行中也存在相似的流注次序,其临床意义可参考主客之别。针灸治疗总以补虚、泻实、疏滞为法,近年有学者在经络生物电测量研究中发现,井、原等穴位的电阻测量值变化与五运六气理论推导相符,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新思路,可依据五运六气理论分析病人的体质特征、病脏特点、经络信息,再依脏腑强弱确立补泻治則和针灸处方,为提高中医临床诊疗精确性提供了参考。
中医学 五运六气理论 针灸疗法 临床应用
杨威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3-67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