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从方法论角度看《黄帝内经》中的取象比类法

  方法论,即哲学上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黄帝内经》中的方法论丰富多彩,其中,“取象比类”的方法论在中医理论构建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基础理论形成的关键所在。源于《易经》的取象比类的方法论对《内经》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贯穿于《黄帝内经》的理论体系之中。《黄帝内经》中的“取象比类”,指是在掌握大量感性材料(包括人体各种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现象、药物功效、方剂治疗,养生保健以及天地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的基础上,通过把两个或两种不同的事物或现象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相类似或有共同的地方,然后把已知的某一事物或现象的有关知识和结论,推论到与之相类似或有共同的现象或事物。“取象比类”在《黄帝内经》中阐述人体的结构特点,生理功能及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治则治法、养生保健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奠定了中医逻辑思维的基石。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内经》不仅建立了以阴阳五行学说为中心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且形成完整的生理、病因、诊断、治疗体系。所以,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取象比类”这种方法论进行研究,对研究《内经》在探索人体生理病理规律、认识疾病现象,构建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中医理论 《黄帝内经》 取象比类法 生理功能 发病机制

彭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北京 100700

国内会议

中俄第二届传统医学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80-84

2011-10-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