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方证相对学派之形成
18世纪的日本汉方界,脱逸传统理论(阴阳、五行、营卫、运气),而依据临床症候直接选用张仲景方,采取所谓方证相对的治疗方法。推重仲景方的学派被称为古方派,提倡方证相对方法的代表医家当推吉益东洞。方证相对仍为现今日本汉方界承继沿用。方证相对形成的历史背景,即对外交流受到严格控制的锁国体制,介于中国人员的交流越发困难,通过书籍接受中国医学,取舍选择适合日本自身的中国医学,并且使之走向独自发展的道路。此外,进入江户时代,儒学逐渐取代佛教,成为日本主流思想。此时的儒学亦发生日本独特的变化,即出现了儒学复古运动,以及由此而产生新的儒学经典文献研究方法。医学文献研究亦受到儒学影响,开始依据自己的思考来解读《伤寒论》。从中不难看出,中国方有执等错简重订派伤寒论研究的影响所在。本文以当时社会状况为背景,追溯古方派与方证相对形成过程,并介绍为古方派发展作出贡献的医家们及吉益东洞医学。
江户时代 日本医学 伤寒论 方证相对学派 理论体系
平马直树 郭秀梅
日本中医学会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6-11
2011-05-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