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汶川地震后,由支援方地方财政收入向灾区转移的对口支援,在以国家行为介入体现国家意志、政府强权的同时,践行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和人道主义精神,并在实践中创新了对口支援制度和财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实现了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合和资源优化配置,是独具中国特色的资源协调和区域互助模式。它带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庞大的物资供应能力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先进的理念,丰富了灾区的制度、知识和技术等资源,使灾后重建取得了巨大胜利:原计划三年完成的任务两年就基本完成了。
灾后重建 对口支援 社会主义制度 财政转移支付
杨萍
四川省社科院经济所
国内会议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384-387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