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制和政策创新有效调动重建资源并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经验与启示
汶川地震的重灾区多为经济不发达的贫困地区,也是资源禀赋条件独特、地质地理条件敏感的生态脆弱区。灾后重建中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筹措巨额资金、并抓住重建机遇增强重建地“造血”机能,实现长效投入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灾后重建中的首要问题。“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中央政府举全国之力调集人、财、物并通过制度和政策的供给,有效调动了政府与社会资源,保障了资金的持续、高效投入,并在重建中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互动,为灾区注入和培养了长效投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机能,在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创造了人类灾后重建史上的伟大奇迹。
灾后重建 资金筹措 财政转移支付 政策措施
杨萍
四川省社科院经济所
国内会议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477-482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