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思考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体现。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基本完成后,推动经济发展振兴成为灾区面临的首要任务。应当立足灾区当前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灾区发展振兴紧密结合,走“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灾区发展振兴”的道路。要由过去依靠资源能源大量投入、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以及区域内自我为主推动经济发展,转变为依靠技术和产业创新、劳动力素质提高、资源环境保护、区域开放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当前灾区应重点搞好生态修复,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灾区旅游,特色产品、“飞地工业”,努力吸引和培养人才。为此应积极发展灾区与外部的开放合作,努力做好发展振兴宣传、招商引资与承接产业转移、招才引智、与援建省市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拓国内外市场等项工作。
经济发展战略 旅游业 区域合作 汶川地区
王新前
四川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国内会议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2011年年会暨灾后重建与经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
成都
中文
496-499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