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之再思--以从清末到五四的学生生活史为例
概括、化约和抽象是做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但是我们经常会忘却概括、化约和抽象出来的历史面相是不够完整的,从中得到的历史认识也仅是一种介于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知性认识。这一类认识有时确能提供很深刻的历史洞见,但往往也会遮蔽掉不少东西,如“没有晚清,何来五四”一说就是其中很有趣的一个例子。这样提法本是一个几乎永远挑不出毛病的推论,因为难以想象撇开过程如何去谈历史。但它在文学界和史学界的流行和接受程度如此可观,实有其原因所在。
晚清时期 五四运动 学生生活 历史认识
瞿骏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55-168
2009-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