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群体行为分析

  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现代学生运动之始,也被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对于运动爆发后呈现出来的逐渐激烈化特征,多数研究都偏重于思想文化上的激进主义,强调在广义的五四运动中,对待中国文化和引进西方文化的不同态度,以及在爱国运动中对于中国式道路的不同选择,导致行动出现不同程度的激烈化。再者,从爱国运动的发展观察,多强调群众运动就是一个逐步深入且激烈化的过程,尤为突出群众觉悟水平的局限和内外反动势力压迫的刺激。然而,对于运动主体行为方式的研究较为薄弱。为什么“经过了细心的计划”与“可观的效率和协调”的“很有秩序”的“文明”示威游行,发起后便立即趋于激烈?激进小团体活动和警察镇压只是表面因素。事实上,即使是消除了五四爱国运动的主要弱点,在由中共领导的群众运动中,仍然会出现行动趋向激烈或失控现象。本文拟通过五四爱国运动中学生群体行为分析,说明某些群众运动中的普遍现象。

五四爱国运动 中学生群体行为 行动失控现象

刘一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国内会议

“五四的历史与历史中的五四”学术讨论会

北京

中文

244-263

2009-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