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压倒‘反启蒙’”--以张君劢1930-40年代的文化观为中心
面临日本全面入侵的严峻民族危机,张君劢在1930-40年代撰作了大量关于中国新文化建设和中西文化比较的论著,本文从“中西文化与学术之比较”、“中国文化与学术再造之方向与纲领”、“新文化的具体内涵”三个方面对之进行了全面的检视和梳理:张君劢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的自主性和本位性,一方面强调民族文化的时代性和现代性,并以“创新存本”、 “死后复活”的方略试图化解传统、现代、古今中西的纠结;尽管张君劢在这一时期依然延续着科玄论战肇始的反思启蒙流弊、倡扬儒家义理之学的思想脉络,但他基本是以西方现代的公民道德和民族国家观念来构建中国“新道德”的蓝图,基本是以广义的现代西方的理性主义文化作为中国新文化的方向和指标。综观张君劢一生文化观的演变,存在着一种“救亡压倒‘反启蒙’”的微妙变化。
新文化建设 中西文化 理性主义 张君劢
翁贺凯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87-307
2009-05-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