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哈萨克族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癌细胞核内染色体异常是癌肿的早期发生事件,本研究对怀疑有食管癌哈萨克族患者的活检组织应用DNA探针检测癌细胞,分析此技术在食管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比分析50例经纤维镜活检组织的病理诊断与FISH检测结果,其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56.8岁。术后确诊为食管鳞癌患者47例,腺癌1例,粘液腺癌1例,小细胞癌1例。结果:活检病理45例为阳性,5例为假阴性。其敏感性为87.2%,特异性为100%;采用FISH技术检测相同组织发现有48例患者的3和17号染色体有异倍体,假阴性2例,其敏感性为94.8%,特异性为100%。同时,3号染色体着丝粒的拷贝数有意的高于17号染色体(P=O.001)。结论:与活检组织病检相比,FISH检测更为敏感,提示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作为客观性定性检测指标可有效地提高食管癌的早期诊断率。另外,3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可能是诊断哈萨克族食管癌的敏感探针。

食道癌 分子病理学诊断 异倍体 荧光原位杂交 DNA探针

伊地力斯·阿吾提 买地尼也提·尼亚孜 哈德提·别克米托夫 张铸 伊力亚尔·夏合丁 温浩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学研究中心食管癌研究所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学,中国新疆乌鲁木齐830054

国内会议

第三届国际胸腔镜学术会暨中韩微创心脏外科论坛

上海

中文

51-60

2011-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