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明至清初小说中的“靖难”书写(初稿)

  明至清初,出现了不少以“靖难之役”为题材的小说,随着社会格局的改变,“靖难”小说的书写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点:一是写作重心由早期的歌颂朱棣“奉天”“革除”,变为明中叶后的建文“逊国”,再变为明末的表彰建文旧臣的忠烈,最后变为描写建文的复国;二是人物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脸”,朱棣由前期的“英主”变为明中期的的英主和暴君同体,再变为清初的乱臣贼子。而建文则由前期的荒淫无耻,变为明中叶的柔弱不更事,再变为明末的主动让国,最后变为清初的志在恢复。忠于建文的臣子也由前期的奸臣变为后期的忠烈。“靖难”事件的历史和小说书写也由前期的“求实”演变为后期的想象与虚构。”靖难“历史作为政治事件,对后世的史著撰写、文学创作产生的绵延不绝的影响,展现了政治、历史与文学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靖难 小说创作 历史题材 时代特点

万晴川 蒋婷玉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国内会议

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255-264

2011-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