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O中细小动脉的实验研究
CTO(慢性全梗阻)在冠状动脉及周围动脉病变中极为常见,目前是介入心脏病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综述了过去近十年本实验室对实验性CTO模型中细小动脉的研究。采用家兔股动脉内注射凝血酶的方法制作CTO模型,用核磁共振,显微CT和组织病理的方法对实验性CTO内的细小动脉做系统和深入的研究。组织病理发现在CTO形成的第二周,已有细小动脉的形成,随后其数量开始增多,约第六周左右达最高;核磁共振数据显示CTO内相对血容量从第二周至第六周增加了三倍之多。十二周时CTO内细小动脉数量已明显减少。细小动脉的病生理演变与实验性CTO的负性重塑一致。实验性CTO内细小动脉的形成可能与炎症细胞的侵袭浸润有关。胶原酶软化CTO瘢块的临床前实验表明,导丝通过富含细小动脉CTO的成功率高于细小动脉匮乏的CT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显著性刺激实验性CTO内新生血管的形成。对实验性CTO模型内细小动脉的研究为临床医师诊断治疗CTO策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核磁共振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应有价值。
冠状动脉疾病 病理诊断 机理分析 模拟实验 控制策略
强北平 Bradley Strauss
多伦多大学附属Sunnybrook医院,Shulich心脏研究中心 Canada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78-84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