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内皮前体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对比研究
目的:1.探讨从人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前体细胞(EPCs)的方法及体外进行EPCs的鉴定;2.与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进行生物学性状的对比分析;3.初步评价EPCs在细胞来源、细胞数量、增殖分化能力等方面是否具有内皮细胞潜能及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冠心病血管新生治疗的可行性。方法:1.分别采集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MNCs)和脐带,进行EPCs和HUVECs的体外培养;2.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和免疫荧光技术及流式细胞技术进行内皮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VWF、KDR等,以及CD133的检测,应用细胞荧光化学对培养细胞进行内皮细胞功能检测,对培养细胞EPCs进行鉴定;3.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免疫荧光化学和流式细胞技术鉴定HUVECs,与EPCs进行细胞形态、表型的对比,进行EPCs连续细胞计数、绘制生长曲线、测定细胞生长周期,评价EPCs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结果:1.人骨髓来源EPCs和HUVECs经体外培养成功,台盼蓝染色显示90%以上的细胞存活良好;2.人骨髓MNCs体外培养收获细胞出现内皮细胞形态特征,可以表达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包括CD34、VWF、KDR等,并且随培养时间延长抗原表达阳性百分比升高,培养第14天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CD34 47.15%,VWF 53.26%,KDR 45.83%;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收获细胞具有摄取ac-LDL、结合UEA.1等内皮细胞的功能特性,ac-LDL呈红色荧光,UEA-1呈绿色荧光,双荧光阳性百分比>60%,提示所培养细胞为EPCs,证实EPCs具有与HUVECs相似的内皮细胞表面蛋白特征和功能特性。3.对比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HUVECs的CD34、VWF、KDR等抗原表达阳性百分比高,而CDl33处于低水平,仅为3.48%,说明两者存在正常分化差异;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胞质呈黄绿色荧光,对比EPCs,其颗粒密集、荧光强度高。EPCs培养细胞形态与HUVECs相似,数量可从104扩增至106个数量级。测定细胞生长周期G0/G1期为主占70.2%,说明EPCs增殖潜力大,增殖能力较强。结论:1.通过本实验的细胞培养和分离方法,可以在体外获得较高数量和纯度的成人骨髓来源EPCs;2.EPCs在细胞形态、表面抗原标志、细胞功能等方面具有与HUVECs相似的生物学特征;3.骨髓EPCs在细胞来源、细胞数量、增殖分化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和特点,说明其有可能作为种子细胞用于冠心病的血管新生治疗。
骨髓细胞 分子生物学 细胞增殖 人内皮前体细胞 脐静脉内皮细胞
刘长乐 李广平 郑心田 孟恒星 邱录贵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市 300211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天津市 300020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85-89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