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扭转运动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选择80例AMI患者(AMI组)及3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并在AMI患者出院后4-6个月进行随访。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以STI技术测量左室心尖和心底各个节段旋转角度,同步记录左室扭转峰值(Ptw)、心尖旋转峰值(PAR)、心底旋转峰值(PBR)、收缩末期左心室扭转角度(AVCtw)、等容舒张期末扭转角度(MVOtw)、解旋率(Untw R)、解旋减半时间(HTU),并分析左室扭转峰值与EF的相关性。结果:AMI组Ptw、PAR、AVCtw、MVOtw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与保守治疗组相比,急诊PCI组及择期PCI组出院后随访Ptw、PAR较住院时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w与EF呈显著正相关(r=0,527,P<0.05)。结论:STI技术可通过定量检测收缩期左室扭转运动较好的评价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改变,是指导临床诊治的新型无创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描记术 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远期疗效
王君 周长钰 郑成环 富华颖 索娅
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科,天津 300211
国内会议
天津
中文
158-162
2010-07-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