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内胆管细胞癌微侵袭灶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在确定临床靶体积的意义
目的:研究肝内胆管细胞癌微侵袭灶的病理和相关的临床因素,确定其应用于放疗从肿瘤靶体积(GTV)到临床靶体积(CTV)外扩范围的潜在价值。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7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手术切除的肝内胆管细胞癌(IH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前瞻性研究6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和病理切片的大小关系,计算出病理切片的平均皱缩率。对于100例患者进行定期随访,数据利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结论:显微镜下微侵袭灶扩散的最远距离包含95%, 99%和100%的病例分别为5.5mm, 7.5mm和8.0mm。CT或MRI到病理切片的平均皱缩率为80%。推荐IHC病例在CT或者MRI上外扩7mm,9.5mm,10mm可达到95%, 99%, 100%的准确率。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微侵袭灶的情况与肿瘤边界情况、肿瘤病理分级、TNM分期、血清中CA199值、血清中ALT, AST, γ-GT及ALP水平有关。通过对血清中ALT、AST、γ-GT及ALP、CA199水平、肿瘤边界情况六项简单的临床指标评分,可以简单地判断微侵袭的范围,并应用于放疗靶区外扩范围的确定,达到精确放疗的目的。对评分介于0-1. 5分者,GTV可自CT或者MRI边界外扩5mm;评分大于1.5分者,我们仍建议GTV镜下外扩9mm比较合理。
肝内胆管细胞癌 微侵袭灶 病理机制 临床靶体积
毕爱红 纪元 曾昭冲 樊嘉 周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放疗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病理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肝癌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0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海峡两岸立体定向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坛
北京
中文
352-354
2009-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