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定向放疗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放射反应。方法:对51例临床Ⅰ~Ⅱ非小细胞肺癌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年龄45~81岁,中位年龄57岁,卡氏评分均>70分。按1997年UICC临床分期,临床Ⅰ期29例(T1~2N0M0),Ⅱ期22例(T1~2N1M0),无T3N0M0病例。病灶<3 cm 33例,3~5 cm14例,>5cm 4例。采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区计划,要求95%以上PTV体积接受50%以上剂量,按边缘等剂量线计算处方剂量,结合全肺V20值评价肺受损伤几率,要求V20≤25%,修改计划给予适当剂量。放疗剂量:小于3 cm病灶,8~10 Gy/次,共4~5次;3 cm以上病灶,5~7 Gy/次,共7~10次。照射方法:每周3次。全部病例未行纵隔区常规放疗,中央型肺癌和N1期病例的肺门肿大淋巴结立体定向放疗时,边缘剂量控制在40 Gy/10次。结果:全部患者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62.7%(32/51),部分缓解(PR)率31.4%(16/51),无稳定(SD)5.9%(3/51),进展(PD)0例。总有效率(CR+PR)为94.2%(48/51)。肿瘤直径小于3 cm,其CR率为81.8%(27/33),PR率为15.2%(5/33),SD率为3.8(1/26);而3 cm以上者其CR率为50.0%(9/18),PR为44.4%(8/18),SD为5.6%(1/18),近期疗效与肿瘤大小T有关,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x2=5.78,P<0.05)。结论: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失败原因主要为远处转移。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临床疗效 辐射反应
王鹏 潘绵顺 孙海辉 李勇 孙永年 周锋 姚辉明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
国内会议
2009’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与合作会议、海峡两岸立体定向肿瘤放射治疗技术论坛
北京
中文
381-388
2009-12-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