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地方官形象的诞生--以范仲淹知杭州治绩为例

本文认为史料上关于“范仲淹的知杭州治绩”记载的变化,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br> 第一阶段是在北宋时期。除了《梦溪笔谈》以外,史料上没有关于范仲淹的知杭州记载。<br> 该时期对其作为地方官的治理业绩记载较少,主要以记载其对西夏战争的功绩为中心。由此可见,这时期的范仲淹还没有被看作“著名的地方官”。北宋末期,将他评价为“名臣”虽然已经成为一种官方的认识,但所谓的“名臣”仅仅是将他作为一名活跃于中央政府的士大夫来看待,并没有包括对其在地方上的作为的评价。<br> 第二阶段为南宋前期。虽然当时在政局上发生了变动,但是范仲淹作为“名臣”的评价却没有受到影响。不仅如此,史料上开始出现了对于范仲淹治下的地方上政绩的记载,并开始将其视为是一名“著名地方官”。尤其是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中记载了其知杭州的治绩。<br> 该记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反映了当时士大夫的普遍意识。此外,考虑到朱熹的著书在后代的士大夫阶层中具有的影响力之大,可以认为这一时期是对范仲淹的评价开始转变为“著名地方官”形象的重要转折点。<br> 第三阶段为南宋后期。范仲淹的知杭州治绩开始被引用于文人的文章及著作中。本文认为这一变化表现出士大夫阶层越来越重视通过“地方统治”和“著名地方官”来传达一种关于地方统治的理想模式。南宋后期,不仅仅限于范仲淹,从整体来说对于地方官赈灾、水利等关于地方治理方面的记载也普遍地增多。当然,究其原因,与南宋地方统治在经济、政治制度上出现的弊端有关,因此范仲淹的治绩也被不断地提及。此外,到南宋后期,各地开始兴建范仲淹的祠堂,地方为了增强与中央统治的一体性,也开始强调自己与范仲淹的联系。<br> 与此同时,范仲淹也开始被作为一名地方官进行评价,进而形成了其独自的“著名地方官形象”。
范仲淹 地方官 宋代时期 人物形象 政治制度
小二田章
日本早稻田大学
国内会议
杭州
中文
298-310
2009-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