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134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相互联系规律。方法:收集134例r术切除胃癌病例,总结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临床症状、肿瘤TNM分期、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及组绢病理学类型等相关资料,建立spss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2.3-1,发病年龄31岁~90岁(59.09+12.03岁),症状出现至就诊中位时间3个月。早期胃癌(EGC)17%;Ⅲ、Ⅳ期肿瘤43%;肿瘤部位以胃窦为主(67.2%),其次为胃体(18.0%),胃底贲门部(8.2%);低分化腺癌占59.7%,中分化腺癌20.9%;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组之间TNM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间平均淋巴结清除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比率及肿瘤截面大小在不同TNM分期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淋巴结阳性数目及阳性比率与肿瘤大小成正相关;淋巴结阳性比率与TNM分期呈正相关;淋巴结清除总数与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胃癌仍以中老年为高发人群,进展期、晚期胃癌居多,组织学分化差,预后不良:早期诊断与治疗仍是重点。
胃肿瘤 临床病理 早期诊断 生活质量
姜海毅 丁红光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立医院外科特三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63-468
2007-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