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险性:太小,太晚,太短。

  通常血管疾病,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是一群体性受累疾病。根据资料显示证实了生活方式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流行病学研究揭示了高血压、总胆固醇、吸烟与危险性的关联。各种诱发因素(如肥胖、腹性肥胖、缺少运动、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种族特征),社会心理因素以及其他条件性危险因素(如高甘油三脂、小的LDL颗粒、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胰岛素抵抗、脂蛋白α以及同型半胱氮酸的异常)加剧了以上主要危险因素的致病作用。UK绘制了大量血管疾病早发死亡率和发病率的曲线图。尽管原始统计详尽地描述了人群,疾病影响个体,最主要的药物预防目的是使处于不同易感性的个体,可避免的血管事件降到最低。

心血管疾病 病理机制 药物预防 临床治疗

李运田

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 100017

国内会议

第四届中国血管病变和动脉功能学术会议、第二届国际血管健康学会亚太地区会议

北京

中文

164-166

2007-06-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