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种质资源调查报告
黄芪是来源于栽培品的常用中药材,但栽培历史不长,人量栽培始自1970年代,野生资源儿近枯竭,其来源植物膜荚黄芪和蒙古黄芪为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本研究从查阅历史文献产地记载、现代植物学和生药学研究文献入手,结合历年的市场产销信息和网络信息,将种质资源调查重点放在已经形成的栽培品种,在产量、质量、抗性等方面的优良群体和个体,形态特殊的群体和个体,以及在遗传上比较独立、没有种质渗入的栽培和野生群体和个体。调查发现黄芪的种植区和主栽区近年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有种质大量流失,种植地区种子来源复杂、种质混杂情况严重,获得来源明确、有价值的种质比较困难,野生种质也较难采得。此外,还存在品种选育工作薄弱,GAP基地建设规模小,栽培地区大多缺乏规范的栽培管理和适当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等问题。黄芪种质资源的现状折射出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基础薄弱,亟待重视和加强。
黄芪 种质资源 资源调查 文献研究
张兰涛 郭宝林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药用植物研究所 北京 100094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127-132
2005-12-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