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肝功能衰竭临床病理诊断的探讨
国内外在肝衰竭的病因、定义、分类、诊断、分型等方面不尽相同。在病因方面,欧美国家的肝功能衰竭主要病因是药物、酒精、肝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与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等,国内则主要为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特别是乙型肝炎,约占85%,其次为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在定义方面,欧美国家根据出现肝性脑病的时间、病情发展的速度,分为暴发性肝功能衰竭、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国内的肝衰竭的目前分为急性肝衰竭、亚急性肝衰竭和慢性肝衰竭:其中,国内诊断的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与国外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和亚急性肝功能衰竭命名基本相对应。第12次全国肝病会议修订的肝衰竭诊断指南提出了三套方案供与会代表讨论,着重强调了急性肝衰竭和亚急性肝衰竭必须是急性起病。根据2003年WHO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学分类第10版疾病诊断命名要求对肝衰竭的命名,结合对国内肝衰竭病因、临床及肝脏组织学的特征的研究,本文认为:我国的肝衰竭的可分为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 AHF),亚急性肝衰竭(subacute hepatic failure,SAHF),慢性肝衰竭(chronic hepatic failure, CEO)。前两者是急性起病,短期内迅速发生肝细胞大量坏死或变性所致的肝功能严重障碍,临床上以急性肝功能障碍的表现相对显著;后者根据临床和病理特征则分为二型,Ⅰ型是在慢性肝病的基础上出现急性或亚急性肝衰竭临床表现或称为慢加急型,Ⅱ型是肝细胞损害慢性进行性加重所致的肝功能衰竭,临床上以门脉高压症所致的一系列表现相对突出。
肝功能衰竭 病理诊断 机理分析 临床治疗
许家璋 陈菊梅 段钟平
解放军第81医院 解放军第302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国内会议
大连
中文
5-11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