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重型肝炎血浆置换前后可溶性Fas与FasL水平变化临床研究

  重型肝炎病情凶险,其发病可能与Fas-FasL系统功能过强,或与调节Fas/FasL介导凋亡的机制出现障碍有关。血浆置换(PE)治疗重型肝炎在临床上已取得良效,其治疗机理也在得到不断深入研究。自2000年11月开展人工肝治疗以来,对135例重型肝炎患者PE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Fas(sFas)与sFasL水平进行了随访分析,PE虽可显著下调血清sFas、sFasL水平,改善sFas/sFasL比值,但其疗效则与术后这些因子水平的稳定性及比例密切相关,术后水平若稳中有降及比例改善者,效果好,迅速反弹者效果差,即进一步证实,重肝的发生和发展与血清sFas、sFasL水平及sFas/sFasL比值显著相关。据此推测,适当增加血浆置换量、延长PE治疗时间,如持续缓慢的PE治疗,或缩短治疗间歇期,以控制血清sFas、sFasL水平,保持sFas/sFasL合理比值,可有效提高重肝PE治愈率。

重型肝炎 血浆置换术 机理分析 临床观察

潘兴南 赖江琼 李奕鑫 李旭红 缪松毅

解放军第180医院肝病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国内会议

第二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

大连

中文

167-169

2005-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