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动脉瘤被穿破的原因、处理和预后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回顾性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动脉瘤被穿破的原因、处理和预后。方法:回顾性研究1992年至2003年在弗莱堡大学医院神经中心的202例急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治疗患者,系统研究病例记录和由2名神经放射科医生重新阅片。结果:6例患者发生介入术中动脉瘤被穿破,男1例,女5例,年龄33—57岁。5例囊性动脉瘤,1例右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4例被弹簧圈穿破,1例被微导丝穿破,1例被微导管穿破。4例临床预后好,出院时没有新的神经功能缺损(mRS 0分和2分各2例),1例临床状况无改变(治疗前H&H V级,出院时mRS 5分),1例死于严重的SAH(治疗前H&H V级)。总的术中穿破率为3%,致残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5%。结论: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血管内弹簧圈治疗中,尽管有动脉瘤被穿破的危险,但其发生率低,并且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弹簧圈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聂志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大连 116027

国内会议

第六届全国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学术研讨会

牡丹江

中文

22-25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