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级颅内破裂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目的:对于Hunt-Hess分级为Ⅳ、V级的破裂动脉瘤的治疗目前仍存有争议,本组对15例Hunt-Hess分级为Ⅳ、V级的破裂动脉瘤血管内治疗的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全部病例在全麻下进行治疗。应用seldinger法经股动脉穿刺,全身肝素化,以生理盐水高压持续滴注。在微导丝导引下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内外1/3-1/2处。根据瘤径大小选择不同型号GDC,保证GDC在瘤内成袢后稳定不脱出。最理想的效果是达到致密填塞。对于宽颈动脉瘤可在载瘤动脉植入血管内支架,于网孔间导入弹簧圈。结果:本组未出现因介入治疗失败而转为开颅手术治疗者,介入治疗过程中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发生。达到完全闭塞11例,大部分闭塞4例。l例出现载瘤动脉闭塞,形成大面积脑梗塞,行去骨瓣减压术。死亡2例,一例为心律失常、心功能衰竭,病人曾在2年前因心肌梗塞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术;另一例为脑室出血铸型,而非介入治疗并发症所致。结论:Hunt-Hess分级为Ⅳ、V级的破裂动脉瘤病人状态差。入院后根据病情针对脑室出血、颅内血肿、脑疝等情况进行处理。急症处理后尽早行(争取3天内)介入治疗。减少等待期间再出血的发生率。介入治疗创伤小、不受病情及发病时间限制,在脑水肿及血管痉挛期也可进行;后循环动脉瘤开颅手术难度大应首选栓塞治疗;血管内支架重建瘤颈,使宽颈动脉瘤和梭形动脉瘤的治疗成为可能,增加了介入治疗范围;为防止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病人入院后即开始应用尼莫地平。栓塞后可大胆实施蛛网膜下腔持续引流、脑室外引流及3H治疗,可有效防止脑血管痉挛。降低后期脑积水的发生率。血管内介入栓塞更适合治疗Hunt—Hess分级为Ⅳ、V级的颅内破裂动脉瘤。
颅内破裂动脉瘤 栓塞手术 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王智 郄福忠
大庆油田总医院神经外科 163001
国内会议
牡丹江
中文
29-31
2004-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