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地震成像方法与储层沉积解释的评价研究

  地震偏移方法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复杂地质构造(复杂盐下构造、山地构造)和复杂地层(VTI介质和HTI裂缝性储层)的地震勘探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对复杂地质储层的沉积解释和岩性油气藏的求解是否有益仍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此,基于单斜构造并带散射点的2D理论模型,在已知速度场条件下,分析了常规NMO +PostMig(叠后时间偏移)、Kirchhoff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和波动方程共炮叠前深度偏移的地震成像属性(振幅、波形、频率、相位)的差异。研究认为:从构造成像精度上看,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不低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接下来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 最后是常规NMO +PostMig成像。从地质储层解释(地震属性)角度看,波动方程共炮叠前深度偏移最好,常规NMO +PostMig成像优于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结果,最后是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Kirchhoff叠前时间/深度偏移存在非连续波场延拓问题,它影响了地震属性的空间连续性,从而降低了对储层内幕沉积解释的能力。

地震勘探 地震成像方法 沉积解释 地震属性 单斜构造模型

王永军 凌云 郭向宇

中国石油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油藏地球物理研究中心

国内会议

SPG/SEG2011年国际地球物理会议

深圳

中文

493-498

2011-1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