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中国大陆于社会转型期的户籍改革--管理、制度与治理

  由于建政后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中国大陆在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管控人口规模最重要的手段便是配合传统户籍制度所施行的各种配套政策,如社会福利保障、粮食配给等制度。至十五届五中全会后,通过确定了要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正式提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看法,逐步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引导人口合理有序流动,并全面推行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为整个户籍管理改革累积经验,同时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作为基本落户条件,由各地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而城市规模战略的确定,必然的牵动其实施手段-户籍制度的变革,整个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呈现出有步骤的逐渐性,从小城镇开始,到近年来大中城市对于户口管制的松动,均表现出配合城市化战略的步伐。故当前中国大陆的户籍改革与城市化之关系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束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人口的转移创造条件;有利于促进小城镇建设,为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服务。」或者可以更明确的说,通过了唯物史观、系统理论及制度主义之检视,当前中国大陆户籍制度改革的政策取向就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促进中国城市化战略的施行」。

社会转型期 制度改革 人口管理 户籍制度

萧衡锺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学系暨研究所

国内会议

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展中的大都市治理

北京

中文

247-318

2011-10-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