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不同地区芒和荻种质资源抗盐性的初步评价

  根据盐胁迫处理后供试材料相对生长高度、相对生物量等的变化,评价了我国不同地区36份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和荻(M. sacchariflorus (Maxim.) Benth.)种质资源的抗盐性,为选育抗盐优质的芒属植物材料新品种提供试验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盐浓度逐渐增加的持续盐胁迫下,供试材料间的抗盐性变异很大,芒的S50%平均为14.93g/L,变异系数为42.31%,荻的S50%平均为12.97g/L,变异系数为25.85%。总的来说,盐胁迫下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较对照提高的材料分别有7和24份,而两部分生物量均提高的材料有6份。通过对材料相对生长量进行S50%拟合并结合材料生物量变化分析后发现,芒植物中抗盐性最强的3份材料分别为12189(16.39 g/L)、12001(19.32 g/L)及01114(29.12 g/L),而抗盐性最弱的3份材料分别为01121(8.84 g/L)、01301(8.89 g/L)及01255(9.29 g/L)。

芒 荻 种质资源 抗盐评价

宗俊勤 陈静波 聂东阳 刘建秀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南京 210014

国内会议

中国草学会牧草育种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

杨凌

中文

1-7

2011-09-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